造谣诽谤判多久刑期

东阳刑事律师 2025-04-12
1.造谣诽谤可能构成诽谤罪。按照法律,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此罪一般需当事人自己起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情节严重”的情况包括:诽谤信息点击浏览超五千次或转发超五百次;导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两年内因诽谤受行政处罚后又犯。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造谣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般需告诉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有多种情形,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诽谤罪一般要当事人自行告诉法院才处理,但如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不受此限。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切不可随意造谣诽谤他人。若对诽谤罪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造谣诽谤情节严重会触犯诽谤罪,需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一般需告诉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1.认定“情节严重”有多种情形。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2.为避免此类犯罪,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不随意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保持理性和客观,遇到不确定信息先核实。同时,相关平台应加强管理,及时过滤和处置造谣诽谤内容。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造谣诽谤行为若符合特定条件会触犯诽谤罪。刑法明确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2)该罪一般遵循告诉才处理原则,即需被害人主动向法院起诉。不过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不适用此原则。
(3)“情节严重”有多种情形。如诽谤信息网络点击浏览达五千次以上、转发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行政处罚又实施诽谤行为。

提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发布信息要确保真实,避免造谣诽谤。一旦涉嫌犯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不同案情法律后果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若发现有人对自己造谣诽谤,可先收集好相关证据,如网络截图、聊天记录等,以证明诽谤事实和影响范围。
(二)当遭遇造谣诽谤行为时,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删除相关诽谤内容。
(三)若“情节严重”达到诽谤罪标准,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追究其刑事责任;若涉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可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关文章

上海市看守所电话 杭州临安区律师 镇江市律师 杭州富阳区律师 温岭律师 嘉兴法律咨询 平阳县律师网 仙居县刑事辩护律师 衢州市柯城区刑事律师咨询 余姚县专业刑事律师 苍南县专业刑事律师 义乌市专业刑事律师 瑞安市刑事律师 丽水房产律师 温州律师 温州龙湾律师 象山律师事务所 杭州上城刑事律师 杭州拱墅法律咨询 温州龙湾法律咨询 宁波镇海刑事律师 绍兴越城刑事律师 九江刑事律师 宁波律师事务所 嘉善律师 金华婺城律师 乐清交通事故律师 平湖交通事故律师 新昌交通事故律师 磐安交通事故律师